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推广“中华汉语”教学法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作者: 点击数:781 更新时间:2011-05-04

  “中华汉语”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及创新实践”

  的核心成果。“中华汉语”教学法的推广,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更早更快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知青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现在退休后非常希望发挥余热,为培养下一代做些贡献。也有不

  少知青做了爷爷奶奶,也想更好的教育培养第三代。为此,光华知青关爱基金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

  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基础教育办公室和东城区教委合作,联系知青志愿者,开展推广“中华汉语”教

  育方法的社会公益活动。

  4月25日,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召开了推广“中华汉语”教学法研讨会。会议由

  马运昌副秘书长主持。常务秘书长刘平、知青关爱中心主任王进江、办公室主任师学生和中国关心下

  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基础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刘佩云以及十余名知青志愿者出席。会上,赵长

  慧老师对“中华汉语”教学法进行了介绍,刘佩云同志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认真的辅导。

  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是 “随文识字”。既将常用的3000多个生字放到12册约30万字的语文课本中,

  每个字的重复次数平均是100次。记忆规律告诉我们,学习10—15次属有效重复,就可以达到记忆目的。

  而“随文识字”的无效重复率高达85%。再者,儿童在4至6岁时是视觉发育和记忆建立的最佳阶段,是

  人的一生中识字的最好时期。而现行的从小学生6.5岁到12.5岁随文识字教学,错过了识字的最佳年龄

  阶段,使孩子尽早自主阅读,大量学习、容纳知识的宝贵时间被耽误和流失了,非常可惜。也有许多

  家长从孩子3——4岁起就开始学习外语,殊不知在孩子母语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就介入

  外语学习,对孩子成长并不十分有利。因此,在孩子最佳记忆阶段,用中国自古以来教孩子读书识字

  的教学原理,使他们用最快的时间掌握母语——中华汉语,是一件振兴中华文化、利国利民的大事!

  “中华汉语”课题执行组组长、教育部语用所特聘研究员、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在研究中国古代汉语

  文学教育的基础上,编撰出现代常用字教材。并把教学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学

  方法。用他编撰的“字书”配以独特的教法,能让4——6岁的儿童在60个课时,就能够达到小学期间

  学习的识字量。

  “中华汉语”教学法还设计了《华侨中文》和《国际汉语》两个课程,为中外汉语学习者提供了

  一个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

  刘佩云同志还对该教材的使用及教学方法做了辅导和演示,介绍了该教材所涵盖和具备的可供十一种

  外语语种进行教学的内容,以及多种方法的诵读、说唱等加强记忆的学习形式。

  与会同志,认为“中华汉语”教学法对于解决几百年来困扰中国教育的“识字难”问题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大家对推广“中华汉语”教学法,尤其在学前教育的推广表现出很大热情。大家纷纷表示

  回去后要对“中华汉语”教学法进一步学习,并商定五一以后进行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以期对该教学

  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要在知青志愿者中进行宣传推广,并要抓好试点工作。同时,也要在具备条

  件、有积极性开展此项工作的工作站进行推广。

  附:“中华汉语”简介

  中 华 汉 语

  简 介

  “中华汉语”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及创新实践”

  的核心成果,该课题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联合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等著名高校,荟萃众

  多学界精英,历时五年而完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汉语教学体系,它的奠基人是课题执行组组长,

  教育部语用所特聘研究员,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

  “中华汉语”是一个全新的学科体系,它打破了“用英语方法教汉语”的一统天下,恢复并创新了汉

  语教学的优良传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快捷、高效、系统、标准的教学方法。

  在国内语文教学中,幼儿的语言,小学的识字、书写和阅读,初中作文等诸多难题迎刃而解,例如我

  国义务教育12年完成的识字量,“中华汉语” 100个课时即可完成。过去可望而不可及“小神童”在

  普通儿童中大量涌现。《三字经》中“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的教育奇观盛世再现。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其效率更是其它教法的数十倍,“中华汉语”几次课就能完成正常情况下一年

  完成的识字量。诚如世界第一大中文报纸《星岛日报》所言“郭保华把汉语变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学习的

  语言”。

  “中华汉语”开辟了中文教学的新纪元,它无论是对于迅速提高我国语文水平,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

  复兴,还是对于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中华汉语

  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教育体系

  “中华汉语”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核心成果。该课题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

  究所联合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等著名高校,荟萃众多学界精英,历时五年而完成的全新汉语教

  学体系,它的奠基人是国家课题执行组组长,教育部语用所特聘研究员,郑州大学郭保华教授。

  一、全球兴起汉语热

  随着中国经济繁荣昌盛,全球逐步兴起了汉语热,但几乎同时“汉字难认,汉语难学”也成了举世

  瞩目的话题。根据美国2007年公布的调查数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五种语言之一。据统计学一

  门华文课程所占用的时间,相当于学习其他三门课程时间的总和。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希望中国能提供一套快速高效的汉语教学方法。可是中国大陆语文教学长期

  受到各界批评,“识字难”同样也是中国教育的“拦路虎”。

  为了解决国内语文教学的难题,也为了寻求一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捷径,中国政府在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专门设立了一个语文教学改革的课题叫 “文化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研究与

  创新实践”,目的就是希望科研人员能借鉴传统的汉语教学,实践创新出一种快速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破译《千字文》

  课题组成立前,郭保华教授就深入研究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他发现汉语本身并不难学,难学的是

  汉字,只要过了汉字关,汉语学习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他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汉语教学法,最后又一

  个一个地否定了它们。

  比如,“随文识字” 是小学使用的主要方法,结果表明它的效率最低。3000个生字放到12册约30万

  字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字的重复率平均是100次。记忆规律告诉我们,10-15次属有效重复,而“随

  文识字”的无效率高达85%,这种浪费是令人吃惊的,无怪乎人们说小学语文是“少、慢、差、费”。

  再比如,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拼音识字”。郭教授分别找新加坡和中国两组学生,一组是拼音优秀

  的外国学生,另一组是汉字优秀的中国学生。他让前者去阅读汉字,后者去阅读拼音,结果两组都

  是结结巴巴,念不成句子。实验表明:阅读拼音和阅读汉字是两种不同的技能,用拼读技能去提高

  认读技能是一厢情愿,结果只能是取代认读技能。

  “看图识字”比前两者更甚。他找一组完全不识字的儿童,拿出画有“香蕉”、“ 苹果”和“草莓”

  的字卡教他们识字,孩子很快就掌握了,但是当把“香蕉”、“ 苹果”和“草莓”去掉之后,几乎

  所有的学生都无法分辨出汉字。实践证明,图画对文字的干扰高达到95%以上。

  但是为什么英语可以看图记单词呢。原来英语是字母文字,主要靠听觉记忆,而图画是视觉记忆,

  对听觉的干扰很小。汉字就不同了,它本身就是图形,需要视觉辨认,如果再放一幅图画,学生的

  注意力都集中到鲜艳的图画上,根本不去注意汉字的形状,所以看图识字的效果是很差的。

  他还研究了集中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儿歌识字、声韵识字等几十种国内外经常使用的识字

  方法。遗憾的是这些方法要么违背了汉字的规律,要么违背了认知的规律,要么不具有操作的可能

  性,最后竟然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汉语教学的状况迫使他把视线从现代转向了古代。他发现从南北朝到清末的1400多年中,古人只用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三本启蒙书就解决了识字问题,而三本书合起来只有2700多个

  字,这真是教育史上奇迹。他认为这其中一定隐藏了不被现代人所知的秘密,只有破译“三、百、

  千”才能找到古人快速高效学习汉语的方法。

  他认真研究了蒙学教育的历史和“字书”传承,发现从周宣王的《史籀篇》到秦朝的《仓颉篇》,

  再到汉朝的《急就章》,最后到南北朝的《千字文》,字书的编撰方式一脉相承。每次大的变动都

  是在保留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这个优秀成果并不是在字书的内容上,而是在字书的

  编排方式上。继续深入研究,他终于发现了古人传承的快速高效的秘诀就是“一字一声,两字一词,

  四字一组,八字一韵”,无论什么内容只要按这种方式编排,立刻就变得易诵易记。《百家姓》就

  是最好的案例。

  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他又发现“三百千”的重复率极少,只有16%左右,其中《千字文》的重

  复率只有1‰,这种节约用字的方法保证了它用最少的学习量获得最多的生字量。同时他比较当时

  的文章,发现“三百千”使用的都是当时频率很高的字,所写的也是当时最常见的内容。

  他决定先从编撰快速高效的字书入手解决问题。首先,他筛选出现代常用字4096个,按频率高低

  每256字分为一级,然后把同级字配成复合词,最后再合辙押韵编撰成字书,前后共花了3年时间,

  编撰出3种不同类型的“字书”。

  恢复了失传的“字书”,还要恢复失传的教法。他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蒙学资料,又到各地去

  查阅县志中记载的书馆和经馆的教学情景,最后把古代教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行教学实验。先

  后花了4年时间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郭氏教学法,30万人次的实验表明,用他编撰的“字书”配以独

  特的教法,能让6岁儿童60课时达到6年级的识字量,识字速度是其他方法的25-30倍。

  三、创新语言理论

  2002年他被教育部语用所特聘为国家课题研究员,国内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国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使他陷入到深深的反思之中。

  20世纪以后,西学东渐,中国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来改造汉语教学,几乎经过了100多年才形成了

  现代汉语。可是纵观这100多年,且不说文学大家极少出现,即便母语水平也每况愈下。尽管国

  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并未使继续恶化现状有所改善。诸多事实表明,语文教学“少、慢、

  差、费”的问题决不是表层的方法问题,而是深层的理论问题。课题组有义务、有责任为中华民

  族千秋万代的教育事业找到百年顽疾的症结所在,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方向。

  于是他和教育部的专家们,在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进行了系统的

  研究。他紧紧抓住“任何语言都以表义为目的”这个基本事实,提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语言学两

  个理论观点。

  第一个是“字词生成”理论。在汉语研究中,他提出了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而不是印欧语中

  的“词”,他进一步指出了 “字”和“词”在音、形、义上具有生成和被生成关系是汉语的独特

  现象。“字词生成”理论告诉我们,汉语是智慧的,它用很少的字去表达基本概念,再用基本概

  念组合成具体概念,成千上成万的“词语”都是由最初不到100个独体字叠加而成的,掌握了这

  100个独体字,就能顺利地驾驭所有的汉语词汇,这就是汉语学习的最大捷径。

  第二个是“语义决定”理论。西方语言学用主谓结构分析句子,依语法功能划分词性,再用不

  同的词性与句子结构一一对应,这就是所谓的语法。单词根据“时”、“数”、“性”、“格”

  发生形态变化,更增加了西方语法的复杂性。郭教授认为,汉语不存在这种现象,既没有主谓、

  动宾、偏正、联合等句子结构,也没有字形和词形的变化。汉语表述只要符合深层的语义规则

  就是正确的,不受表层语法规则的制约,这是汉语与英语的本质区别,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

  只有修辞学,没有语法学的根本原因。在汉语中大讲“句子结构”和“词性”是把简单问题复

  杂化。必须抛开它才能还汉语简单易学的本来面目。

  这两个理论从根本上拨乱反正,为“保华汉语”这一全新的汉语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

  在语言、识字、阅读、书写、作文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四、走向世界

  “中华汉语”在教学上的重大突破,使其迅速成为走向世界的汉语品牌。2002年初,中国侨联

  将其作为海外华文教育的三大品牌向海外隆重推出,其课程在美国、英国、荷兰、芬兰、葡萄

  牙、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南韩、日本等

  十几个国家同步展开,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200多家媒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的

  新闻报道、专题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特别报道广泛深入地介绍了“保华汉语”的理念

  和成果。

  欧洲《星岛日报》以“郭保华把汉语变成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为题介绍欧洲中文教育研讨

  会的成果;《人民日报》以“三招化解三难”为标题报道了“中华汉语”教学法的成功;香港

  《亚洲周刊》以“颠覆中文教学法”为题报道了教学理念;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以“中文教

  学大改革”为题介绍“中华汉语”的成就;《中国教育报》以“征服百年顽疾,强盛一个民族”

  为题报道了“保华汉语”的社会意义。这些报道的深度和力度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海外报业如:美国《华人日报》;欧洲《星岛日报》;莫斯科《路迅参考》;新加坡《联合早

  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香港《明报》、《亚洲周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南洋商报》、《光明日报》、《中国报》《东方日报》《家庭报》;印尼《国际日报》、

  《棉兰早报》、《印广日报》;澳大利亚《亚洲时代》;加拿大《星岛日报》;《芬兰日报》……

  国内报业如:《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青年时报》《中华学习报》,

  上海《新闻晚报》、《上海晨报》、《家周刊》《青年报》、江西《信息日报》河北《生活早

  报》山东《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家庭报》;河南《大河报》、《城市早报》《河南

  工人报》《科技日报》;山西《西安晚报》、《生活报》;广西《北海日报》;福建《小学改

  革与实验》;《辽宁晚报》、《半岛晨报》;《杭州时报》、《钱江晚报》、《武汉晨报》、

  《楚天都市报》;《新疆日报》;《宁夏晚报》……

  电视和网络如:新加坡国家电视台、优频道、马来西亚ASTRO电视台、凤凰卫视欧洲台、中央4套、

  《人民网》、《新浪网》、《千龙网》、福建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西卫视、河南三套、

  郑州电视台……众多媒体为传播“中华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汉语”打破了一百多年来“词本位”教学的一统天下,用“字本位”教学体系彻底攻克了

  “汉字难认、汉语难学”这个世界性难题,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简洁、高效、系统、标准的教学

  模式。

  “中华汉语”开辟了中文教学的新纪元,它无论是对迅速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实现民族文化的伟

  大复兴,还是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世界人民的合作与交流,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五、实验效果

  “中华汉语”从2000-2008年在海内外进行了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教育部语言

  文字应用研究所不仅在海内外设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课题成果推广组也在17个国家和地区

  的400多个城市开展实验,3000多所校园的至少40万人参加了实验。

  1、国内教学

  实验结果表明,国内普通儿童学习3-6个月,能完成小学6年级3000字的生字量,濮阳市和宝鸡市

  两地公证机关出具的公正报告显示,正态分布抽样测试平均识字率达85%以上,非正态分布抽样测

  试,常用字的识字率达95%以上。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陈菲研究员针对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提交了一份《幼儿识字教学测验

  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参加实验的“幼儿年龄都在5-6岁,男女生兼有,已基本完成幼儿园

  的学习,即将进入小学开始学校生活。”“调查范围确定为2000字,即《中华字经》第一册和第

  二册中所有的汉字。”“测验采用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三种方式进行,第一,读单字;第二,读

  词;第三,单字组词。”以上三项检测结果表明,单字认读率78.4%;单词认读89.3%;单字组词

  78.6%,幼儿平均认字率在80-90%。测验还反映出“与幼儿生活关系比较紧密的字,平均有98%的

  幼儿能够读出;读词语一项巩固率最高,说明语义对儿童记认汉字有明显辅助作用。”

  早期教育的结果也令人鼓舞。北京、上海、武汉、郑州、深圳、大连等很多城市出现了2.5岁

  到3.2岁儿童阅读儿童版《西游记》、《365夜》的奇迹。幼儿园小班教师反映儿童拿书不再颠倒

  ,并且改掉了撕书的习惯。江西新余新钢新苗幼儿园沈添园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到了小学都是最

  抢手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能读六年级的语文课本,老师教起来特别省心。家长们反映,孩子养成

  了读书的习惯,知识丰富了,变得敢说话了,使用的词汇也突然增多了,自信心增强了,性格开

  朗了。

  小学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和家长普遍反映学生的识字水平、阅读水平、普通话水平和口语交

  际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大学附小教师刘志强还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理解水平大幅度提高的

  现象。开封市龙亭区大厅门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一年,识字量平均在3000个以上,平均阅读量达

  到450万字,已经超过初中生的阅读量。全班学生都能在30分钟内现场作文500字。

  上述实验结果震撼了教育界,教育部全国核心期刊《语言文字应用》专门为国家课题组实

  验成果出版了论文集,许多著名学者在专辑中发表观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进党主席许嘉璐、

  语委副主任李宇明、北京大学陈国眉教授、中科院语言所茅于燕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孙宇浩研

  究员、关工委心理学家荆其诚教授、中小学教材审委会小语负责人佟乐泉教授、教育部语用所张

  一清主任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音韵学等各个学科论述了幼儿识

  字的理论和观点,论述了识字方法改革的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整班、整园、整校出现识字、阅读“小神童”的现象枚不胜数。

  上海市扬浦区实验小学新生学习l6次课,顺利掌握了“二期课改”要求识字量的70%。

  新疆库尔勒市恰尔巴克乡一年级的维族学生2个月学完了2000汉字。

  山东莱芜市16所幼儿园l000多名孩子学习半年,普遍能阅读儿童读物。

  广西北海的小学生开展了六龄童挑战大学生的识字擂台赛。

  新乡市姜庄街小学四个学前班的217名儿童,平均年龄5.5岁,学习四个月后全部进入自由阅读

  阶段。

  濮阳市创信幼儿园,全园大、中、小班运用保华汉语识字教学,二三岁幼儿能够读书的比比皆是。

  山东平渡实验小学实验报告说学生学完了4000字后,过去一直无法进行的课外阅读取得了突破性

  进展,学生的阅读水平直线上升,知识积累迅速提高。很多初高中才了解的知识点,他们的孩子

  己经基本掌握了。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实验小学学习一年,识字大提速,阅读大提前,知识积累远远超过了对比班。

  64名学生中,90%的识字量都在3500字以上,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一

  年级学生姚志男直接参加六年级语文考试得了80多分。他父亲说他把“四邻八村”的书都读完了。

  2、海外教学

  “中华汉语”作为中国侨联海外华文教育的品牌项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2年6月25日,中央4台报道了英国格林威治中文学校用中华汉语识字法取得很好效果的教学情

  况。

  2003年5月2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了新加坡宋育红老师20节课上完了1000汉字的事迹。

  2004年8月,马来西亚吉隆坡才能幼教中心的孩子展示了3小时20分学习212个汉字的奇迹,大马

  教育部长韩春锦感叹不已,亲自推荐华人幼稚园和小学使用。

  2005年7月,郭保华教授在东马来西亚培训了近1000名教师,受到中国驻东马总领事谢福根的热

  情赞扬,当地华侨以“汉语因你而精彩”举办答谢宴会。

  2006年7月4日,中国侨联欧洲中文教育研讨会在荷兰召开,“中华汉语”5次课认读256字的成

  绩引起19个国家200多位教师的极大震惊,他们要求中国驻荷兰大使转递他们联名写给中央要求

  推广识字教学的信件。香港《亚洲周刊》驻法记者以“中华字经颠覆中文教学法”为题作了深

  入报道。

  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芬兰参加八国峰会,接见了中华汉语王伟老师,因为他的汉语教学成

  果显著而登上了《芬兰日报》。

  2007年5月,郭保华教授到日本参加“世界孔子学院论坛”,他的教学法在东京、横滨、大阪

  、神户、奈良的华侨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2007年10月,作为胡锦涛总书记访澳的文化交流项目,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邀请郭教授到澳讲学,

  他创下了外国儿童5次课学习192字的“神话”,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

  评价实录

  经过鉴定……(中华汉语)这种方法以及它所取得的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课题鉴定组组长、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  陈继会教授

  中华汉语攻克了“汉字难认”这个世界性课题,从民族文化复兴的意义上看,无论怎样评价它

  都不为过。

  ————中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林力

  这是一套独特的教材和教法,它将引起汉语教学的深刻变革。

  ————国家语委副主任、博导   李宇明教授

  据统计,学习一门汉语所用的时间是其他三门学科的总和,我做梦都想找到一种快速的方法

  。看了郭保华教授的汉语教学法,我相信确实找到了它。

  ————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长  韩春锦

  海外华人用这种方法学习中文,就会象插上翅膀一样。

  ———荷兰华文教师协会秘书长、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李佩燕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现代汉语赖以建立的基础,为中华民族找到了快速学习汉语的理论依据。

  ————华东师大神经语言学家、复脑文字学说创始人  郭可敬教授

  中华汉语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是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著名儿童文学家、河南大学一级客座教授  孟宪明

  中华汉语颠覆了中文教学法。

  ————香港《亚洲周刊》驻法国首席记者  夏馨

  它解决了近百年来困扰着中国教育的“识字难”问题,改写了汉字教育史,是教育界的奇迹。

  ————《中国教育报》

  优秀的内容,独特的教法,科学的编排。

  ————儿童教育专家  华伦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