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作者: 点击数:713 更新时间:2009-10-05

  在希望的田野上

  刘 显 辉

  在热烈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赤峰电视台十.一特别节目“赤峰记忆”(三)玉田皋:昔日白花花盐碱地,今朝万亩稻飘香。在赤峰电视台播出后,在玉田皋引起轰动。我作为当时三大工程的建设人和大会战的组织者感受颇深。

  回顾38年前柴春泽同志刚下乡到玉田皋时,那里的自然环境恶化,植被稀疏,风沙肆虐。老百姓中流传着:“南有老哈河,北有大沙漠,刮风不见面,井水没法喝”。的顺口溜。那时坎上耕地沙漠化,坎下农田盐碱化,社员生活贫困化。在这种生产生活条件下的玉田皋农民,“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食不果腹,衣着破旧。粮食亩产量100斤左右,人均年收入100元左右,社员生活极端困难。面对玉田皋这种恶劣环境,柴春泽同志陷入深思。在1972年他担任玉田皋青年点负责人时,就主动向当时的公社领导建议重新规划玉田皋的农田水利事宜,然而却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1973年6月24日柴春泽同志光荣入党,当年底担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此时他就一心一意地想方设法解决社员吃粮问题。

  1974年9月柴春泽同志担任了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后,仍然兼任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在一次公社党委会议上他再次提出重新规划玉田皋坎下的农田水利格局并改种水稻的建议,此举得到时任玉田皋公社党委书记黄珍的大力支持。经公社党委会议研究,决定重新规划玉田皋坎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格局,秋季搞方

  田林网大会战。

  1974年10月5日~28日,一场轰轰烈烈的方田林网工程大会战在玉田皋大地打响了。柴春泽同志作为玉田皋公社大会战指挥部的副总指挥,他早出晚归、出力流汉、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在他那种艰苦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参加大会战的2000多名民兵与下乡知青,首先在玉田皋大队按照400米x400米依次为水渠、林带、道

  路、农田四位一体的方田林网建设规划施工。之后又到下府、孤山子两个大队按照同样的标准,仅用了24天时间,就将玉田皋公社坎下20000亩农田进行了科学治理。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配套、路相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格局。

  1975年春季,柴春泽同志在公社党委会议上再次提出水稻种植工程事宜,经公社党委会议决定,在玉田皋大队抽出200亩农田搞水稻种植试验。最后在玉田皋大队一队李景贤队长的说服下,只落实了50亩,而且还是荒废的盐碱地。就在这块50亩荒废的盐碱地上,精心培育出水稻秧苗,就在水稻长势喜人之际,柴春泽同志又为水稻后期生长缺水而煞费苦心。于是我就向当时在下府大队蹲点的公社党委副书记王义建议,利用山电灌站抽红山水库的水可以保证稻田用水。后经公社领导与红山电灌站协商,同意给玉田皋水稻试验田供水。我又带领下府大队民兵在下府林场林地西边修了一条长600米的水渠,将红山电灌站抽的水从玉田皋坎上干渠输送到玉田皋坎下干渠,这样就保障了玉田皋水稻试验田供水。当年秋季,首创水稻种植喜获成功,极

  大地教育了玉田皋的广大干部与社员群众,使其深受鼓舞,他们看到了玉田皋未来的希望。就是在柴春泽同志的带领下,将这片盐碱地变成大有希望的田野,再造这片希望的田野变成塞外水乡,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就在柴春泽同志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如何解决水源问题发愁时,1975年6月20日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刘盛田及省水利局张久祥局长一行到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视察。恰逢玉田皋公社召开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会议,刘盛田说:“玉田皋是个穷光蛋,一片盐碱滩,守着红山水库这么近为啥不种水稻呢”?黄珍书记和柴春泽副书记见时机已到,就着重汇报了:“面对玉田皋农田盐碱化的现实,

  我们今年种了50亩水稻,若是成功的话,坎下将有20000亩农田改种水稻,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如何利用红山水库丰富的水资源保障玉田皋水田用水问题”。刘盛田、杨迪当场拍板说:“如果玉田皋有20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的话,在红山水库搞一个引水工是划算的,请张久祥局长和盟、旗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协助落实”。

  1975年10月辽宁省革委会批准红山水库玉田皋引水工程立项,投资40万元建设白(白家地)玉(玉田皋)引水渡槽工程。当时玉田皋公社提出一个口号:“一口咬住不动摇,泰山压顶不弯腰”。为了实现万亩稻田的目标,彻底改变玉田皋的落后面貌,公社党委又提出了:“坎下是粮仓,坎上是银行”的奋斗目标。

  1976年初春,一场声势浩大、战天斗地、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而战的引水渡槽工程大会战在红山脚下打响了。下府、玉田皋、孤山子三个大队都派出精兵强将,积极主动地参加引水渡槽工程大会战。他们克服困难,任劳任怨,为保证施工质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年10月引水渡槽工程胜利竣工,1977年春季正式交付使用。

  在1976年玉田皋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700亩,1977年由于实现了自流灌溉,使玉田皋水稻种植面积猛增至7000亩。

  柴春泽同志自从担任了玉田皋公社党委副书记后,三年迈出三大步,1974年搞方田林网工程、1975年搞水稻种植工程、1976年搞引水渡槽工程。由于这三项民生工程的成功实践,它是靠科技兴农,又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所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玉田皋水稻的经济效益。1992年玉田皋坎下转山渠交付使用,使玉田皋稻田面积扩展到20000多亩,目前已达到50000亩。玉田皋因种植水稻而由穷变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塞外水乡,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回顾35年前刚开始种水稻的情景历历在目,...........柴春泽同志坚定信念,顶住压力,高瞻远瞩,知难而进,以其首创水稻种植成功的事实深刻地教育了玉田皋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从此以后,她们才真正地钦佩柴春泽同志。说他有智慧、有胆识、有远见、有能力。所以,玉田皋的广大农民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铭感柴春泽,故把引水渡槽工程亲切地称为春泽渠。以此纪念柴春泽同志为第二故乡作出的巨大贡献!

  现在玉田皋的广大农民中也流传着四句话:“依山傍水红山湖,防洪灌溉造民福,发电养鱼稻花香,旅游度假好去处”。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