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柴春泽在近日播出的新闻故事《重回故里》中的几段谈话摘录
来源/作者: 点击数:729 更新时间:2010-09-28

  柴春泽在近日播出的新闻故事《重回故里》中的几段话摘录

  (2010年9月26日)

  (一)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玉田皋是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插队的地方。近四十

  年来,我虽然身在城里但心里却时时关注着乌敦套海玉田皋;因为这是我的第二家乡,是我和玉田皋人,下乡知青曾奋斗过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哺育了我成长……,我十分关注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例如;从网站朋友了解到玉田皋今年水稻长得特别好,丰收在望……。

  (二)是的,我的第二家乡玉田皋过去、现在每点变化,每一步发展紧密相联系的。建国六十一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玉田皋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玉田皋的父老乡亲,下乡知青当年的五、七战士翁旗乌敦套海玉田皋的历届班子。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对曾为玉田皋变化做出贡献的朋友产生深深的敬意。

  (三)回到故乡感慨最大的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变了。

  过去是盐碱滩上亩产不足百斤的旱田,现在是亩产千斤的稻田,当年提出的“坎上是银行,坎下是粮仓”变成了现实。

  例:原玉田皋大队  1971年人口1691人   耕地6212亩   1973年总产56万3千斤平

  均亩产90斤    全公社当年吃国家供给的返销粮50万斤,当社队干部最难的是研究吃饭问题:例农闲每人每天6两    农忙每人每天8两其余民闲呆。如今,每每见到家乡人找我最多的事是帮助卖大米……。

  二、这里的生产条件变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变这里的面貌,我们从改变生产条件入手,组织了全公社近万人的大会战。从1974年到1976年农田建设万出三大步:

  第一大步 1、  1974年10月完成了近万亩的方田林网工程,除掉旧渠迁走数百坟头、平整土地规范修;按主带位角64.15度,付带154.15度,建了支渠斗渠主付带仅玉田皋大队就建成了16个正方10个斜方,为改种水田打下了基础,直到三十几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渠道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二大步 2、1975年在玉田皋马架子一队试种100亩水稻成功。

  第三大步3、1976年完成红山水库6个量的引水渡槽。经过以上三大步实现了二个二条腿走路:即:① 种植水田与种植旱田二条腿,例1976年种植1700多亩。② 就地取水与红山水库引水二条腿。红山水库引水渡槽未完工的情况下靠扬水站和井水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

  三、这里的,村容村貌道路变了。砖互房代替了茅草房,油路代替了沙土路,汽车摩拖车代替了小驴车。

  更主要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大家都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四)刘显辉与柴春泽对话:说玉田皋变化

  “显辉你好”......

  1、当年二个两条腿走路,今天仍有意义:

  ① 种植旱田与种植水田两条腿。

  ② 水库引水与就地取水两面三刀条腿。

  1、农业机械化。

  2、节水及设施农业。

  3、发展旅游业。(前几天向汪旗长介绍网站运行清况)

  (五)在共和国61岁华诞来临之际,面对家乡的变化感触多多。

  此时此刻感慨万千。

  家乡变化的原因有万千条,最根本的一条还是由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成果。

  乌敦套海玉田皋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更面临着挑战……。

  发展大好形势,争取更大成果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大搞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二个两条腿走路仍适用玉田皋。

  向听众朋友说一句话

  谢谢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故事栏目组)翁牛特人民广播电视台举办这期《重回故乡》节目,谢谢收音机前的朋友收听这期节目。

  过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乌敦套海玉田皋发生了巨变,我的深信有党的好政策使我的第二家乡——玉田皋明天会更美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会更加美好!

  *************************************

  电台2010年9月26日周日新闻故事《重回故里》张春雷

  (柳乡漫步)(2010年9月26日)

  听众朋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周日,又到了周日新闻故事的时间了。

  每周日的这个时间,我们都会如期的为大家安排一则新闻故事,一则发生在咱们

  赤峰这座城市里,这片热土上的新闻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呢?都是咱们普普通通

  的赤峰人。故事呢?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周围,让我们熟悉得就象拉家

  常;可是这故事又让我们感慨、回味,从中感悟着生活的真、善、美,体味着人

  生中奋斗搏拼的韵味。

  听众朋友,今天是 9月26日,农历八月十九,中秋节刚刚过去,国庆节就要

  来临。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您为自己安排了那些活动呢?是到外地旅游,

  还是探亲访友,或者是到您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故地重游,寻找曾经的昨

  天和昨天的朋友和伙伴?在今天的节目里,要给你讲述的新闻故事叫《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一位朋友,故事就着这位朋友回到故里的线索展开。好,我们先来推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去年的大型现场直播《重回草原话今昔》吧?那重回的草原,是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的玉田皋,重回草原的人,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当年在玉田皋上山下乡、曾担任过这里公社党委副书记、玉田皋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柴春泽。

  转眼就是一年过去,故乡依然是如此的梦绕魂牵。在这国庆佳节就要来临之际,

  就让我们通过广播的平台,同柴春泽一起来到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的玉田皋,一同《重回故里》。

  (片花)

  我们先请出柴春泽——

  (推出嘉宾……)

  听众朋友,是谁说,我的故乡在草原,我的故乡在北方,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悠然静听——那是草原发展的足音,那是家乡奋进的涛声,那是田野里开满鲜花的诗章。那么今天回到故乡的柴春泽,最想同大家说的是什么呢?柴老师——

  (柴春泽简要说几句感受……)

  看得出柴春泽此时的心情特别激动。对了,我们还是要向听众朋友介绍一下柴春泽。

  柴春泽,这是在70年代为人们所熟悉的一个名子。1972年 12月,柴春泽作为当时的知识青年,从赤峰下乡插队到当时的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玉田皋大队。也就是现在的乌敦套海镇 的玉田皋村

  柴春泽在玉田皋,同乡亲们一起改变着当时恶劣的生存条件,他担任了当时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他带领人们在低洼盐碱地上成功试种水稻,从而带动翁牛特旗东部的20多万亩水稻种植,使昔日贫脊的土地变成了鱼米之乡。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玉田皋早已今非昔比。3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柴春泽也不是当年“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下乡知青。现在,柴春泽在赤峰学院工作,他担任过几十个班级的班主任,经过他培训的学生有数千人之多。

  可是,作为当年的下乡知青,他还是当年那股劲,还是当年那片情。

  作为在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柴春泽,他无法忘记当年的那段青春岁月,他始终牵挂着玉田皋——他的第二故乡。也就是现在的乌敦套海镇 的下坎村。

  (片花)

  您正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皋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请您继续关注。

  重回当年生活、劳动、工作过的故里,走进岁月的深处,回首曾经的昨天,喜看家乡如今的美好,听众朋友,从中 我们是同柴春泽一起感受共和国奋进的铿锵旋律,倾听赤峰发

  展变化的足音——

  (主:柴老师,您说对吗?

  柴:……

  主:听众朋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1岁华诞。61年,是一个甲子的轮回,61年,神州大地上有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61年,多少人多少事渐渐走进历史的深处,多少震憾人心的时刻依然在人们的心海里久久回荡。61年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礼炮声响起,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柴:从那个神圣而伟大的时刻到现在,61年过去了。60年风雨兼程,60载风云激荡,61个春去春又来。祖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我们赤峰这片热土同样今非昔比。乘着时代的长风,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草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主:在这喜迎共和国61岁华诞之际,您回到当年流淌过汗水的第二故乡,心中的感慨一定非常多吧,柴春泽老师?

  柴:应主持人的话

  主:回到您当年生活、工作、劳动过的地方,心情一定很激动吧?

  柴:说心情……

  主:回到故乡,感慨最大的是什么?

  柴:这里的变化……当年离开时……现在……村庄变了,道路、村容村貌、人的精神面貌……

  感慨改革开放……)

  说起回到故乡的感触,说到这里的变化,我们听得出来,柴春泽真是百感交集,心潮起伏。

  是呀,当年离开这里的时候,柴春泽20几岁。如今,30多年过去了,柴春泽已经由年轻小伙儿,变得两鬓点染上了丝丝白发。

  悠悠岁月,离别象诗;岁月悠悠,相逢如画。我们听得出来,踏上玉田皋的土地,柴春泽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十八九

  岁、二十几岁的青春岁月——哪里是青年点的房舍,哪儿是生产队的场院?哪儿是当年亲手栽下的防护林带?哪儿是改造盐碱地开出的第一片稻田?

  走过风霜雨雪,碾过坎坷艰难,将荒山绘为丹青,给秃岭重披绿装。在这里,熟悉的乡亲,自信的目光,摇曳的庄稼, 遍野的牛羊,都在和着白云的韵律,叙说着家乡的故事这故事,

  承载着儿女的梦想。

  (片花)

  您正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皋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请您继续关注。

  听说柴春泽回来了,当年一同劳动过的许多乡亲围着柴春泽问这问那。我吗请出一位——

  (介绍嘉宾姓名、身份……)

  (嘉宾同柴见面的对话……)

  听众朋友,这熟悉的村庄,熟悉的乡音,真是山亲、水亲、人更亲呐!

  听众朋友,你看,这乡情、亲情,实在让人感动;昨天,今天,象一首诗、一幅画、又象一个梦……

  当年的玉田皋公社,现在已经撤乡并镇,归属乌敦套海镇;当年的玉田皋村,现在还依然叫着从前的地名。可是,这里的变化,却简直让人震惊。柴春泽老师,刘大哥,你们说呢?

  (刘同柴对话说玉田皋变化……由二位嘉宾确定所谈内容)

  玉田皋——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可是变了,变了,山在变,水在变,都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乘着时代的长风,山村正插上翅膀飞,山川处处披锦绣!

  过去的玉田皋,黄沙弥漫,贫穷落后,满目苍凉。如今,一提到玉田皋,就会让人想到名扬大江南北的玉田皋的大米,想到依托红山水库的乌敦套海红山湖区旅游,想到这里稻花飘香的大漠水乡风光。

  如今的玉田皋,山新水新天地新,一派新气象,在这里,近可赏塞北的江南水乡,远可望大漠风光,实在是一处有特色的旅游圣地。

  这一段的老哈河沿岸稻田水乡风光迷人,红山水库大坝横卧南北,将老哈河拉腰截断,放眼望去,500里老哈河奔来眼底,天水相连。湖面烟波浩渺,鸥翔鱼跃,岸边林带苍翠,堤下稻田片片,渔船悠悠。

  如果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动,蓝天白云在头顶徜徉,满眼是迷人的风光。

  话说到这儿,我想问今天被重回故乡的柴春泽老师,在这共和国61岁华诞就要来临之际,您面对这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美景,感触一定很多吧?

  (柴:非常多,也非常大……说昨天的奋斗、今天的富庶,赞美家乡,赞美祖国,赞美党的领导,赞美改革开放……)

  听众朋友,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到我们的节目同大家说“再见”的时间了。现在我们请两位嘉宾每人向听众朋友们说一句话——

  刘:——

  柴:——

  以上您收听的是新闻故事《重回故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许多朋友都熟悉的当年在玉田皋这片土地上流淌过汗水和青春年华的下乡知青柴春泽。

  今天的直播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主持人**代表责任编辑***感谢嘉宾的参与,也感谢各位的

  收听,再见。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