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柴春泽在中国知青日.沈阳知青文化千人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作者: 点击数:781 更新时间:2009-01-06

  柴春泽在中国知青日.沈阳知青文化千人大会上的发言

  尊 敬 的 各 位领导、各位来宾、知青兄弟、姐妹们:

  尊敬的辽沈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活动筹委会全体成员:

  我是原辽宁省昭乌达盟翁牛特旗玉田皋公社七一年下乡知青,现在内蒙古赤峰学院

  远教部(即赤峰电大)工作。1969年7月至197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的十年间,我和辽宁

  百万知青共同受到辽宁知青文化的熏陶,受益匪浅。从这个角度说,辽宁是我的娘家。

  我这次应《共和国知青》一书主编于立波先生和由辽宁省企业文化联合会、辽宁省公共关

  系协会、沈阳紫气东来文化发展集团联合组成的"辽沈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筹委会

  各位朋友邀请回娘家来参加“中国知青日,沈阳知青文化节”活动,我非常感谢辽宁的朋

  友又一次给了我与新老朋友交流的机会。请允许我诚心诚意地说一声:辽宁的朋友们真的

  好想你!看见你们格外亲……

  这次来辽宁,带着几个问题与朋友交流,向朋友请教。

  一、中国知青文化内涵

  大家知道,今年是中国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全国乃至移居海外的知青不

  约而同地以不同方式举行纪念活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层次之高。持续时间之长,

  前所未有。人们惊呼:“知青文化怎么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什么是“文化”?尽管人们对“文化”一词有多种定义,但文化的核心是人则是不争的

  事实。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改造文化,我们知青人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

  的享受者,由此可见,有无“知青文化”是无须争论的,问题在于何谓“知青文化内涵”?

  原国务院知青力主任,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再发行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未”

  和“大事记”二本书的主编顾洪章同志,对各地知青举行的纪念活动提出了几点看法。我们

  在网上已刊发。他认为“文革”前和“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同上乡性质根本不同.但对于

  1776.48万知青来讲,无论是“文革”前下乡的129。28万,还是“文革”中下乡的1647。2万,

  尽管有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点则是“为国分忧,甘于奉献,功不可没”。我很赞成顾老的观点,

  我们认为从心态文化层上说:“为国分忧,甘于奉献”应当是中国知青文化的主要内涵。

  有的学者是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开放,而没有从城市到农村的文

  化普及和现代观念的产生,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改革便无从谈起,千千万万

  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把文化在社会最偏远角落乃至社会最底层传播,客观上从某一方面为中国

  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这样认识科学否,我在这里表示向今天到会的各位请教。

  从1971年至1979年,9年中,我亲身经历了辽宁百万知青在中国最底层进行文化传播的实

  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辽宁提出“打农业翻身丈”全民搞饭吃。广大知青为国分忧甘心奉献

  开盘锦、落户山区,奔赴刚刚划归辽宁不久的昭乌达昭,甚至到最落后的社队“挑重担”创高

  产,而在这些实践中总是伴随着新思想文化的传播……辽宁知青“为国分忧,甘于奉献,大干

  苦干”的精神激活了我们欠发达地区人民的思维,我插队的玉田皋由旱田改水田三万亩。变革

  后经历届班子努力进而拉动全旗二十万亩水稻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辽宁知青文化传播的

  有密切联系。

  二、人民没有忘记知青,是因为共和国历史上有知青浓重的一笔。

  我的知青生活涯发生在辽宁,根植于农村热土。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我们曾共同满怀激

  情地投身于共和国乡村的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也跌过跤,几乎摔个半死,我们也发过

  疯,一度不知东南西北。为此,我们曾付出惨重的人生代价……。

  然而,人民没有抛弃我们,他们重复伟人的话说“青年犯错误,上帝都能原凉”在党和人

  民的关怀下,我又爬了起来,现在又有望在国际互联网上和知青朋友一起飞起来。

  早在1988年《辽宁青年》等刊发介绍我的文章鼓励我再向前迈一步;大连知青王冬梅、姜

  宝泰、抚顺知青姜志斌等邀我赴大连,抚顺参加知青文化交流联谊活动:凤凰卫视和凤凰周刊

  先后三次来访……。近年来辽宁省经济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朋友两次邀我来辽宁。我们还共同

  邀请到全国著名知青邢燕子、候隽、董加耕、杨华和周秉和等先后来辽宁同老知青典型:吴献

  忠、刘继业、及热心发掘知青资源的于立波、刘戈等,就弘扬知青文化,构建和谐振社会等进

  行交流。

  从去年9月份,在我们辽宁就拉开了纪念中国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序幕。成功举办了

  有董加耕参加的“寻找知青情结,丹东大梨树村座谈会”和今天秋季召开的《知青心中的周恩来》

  一书辽宁发行座谈会。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辽宁知青文化活动后来居上,这就是在“辽宁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活动

  筹委会精心组织下园满实现了《共和国知青》出版、发行。知青40周年图片摄影展等,七大奋斗

  目标。”

  冷静分析一下,这里虽然有我们知青本人的努力,但社会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民众的认可依

  然是重要的因素。

  三、继续为国分忧甘于奉献仍是共和国知青文化主旋律

  人生实践使我们共同体会到,知青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但是当代中国每一阶层几乎都

  有“知青”。知青虽然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特殊时代、特殊而相同的经历却使我们有共同感

  受,共同的话题成为一个特殊资源体。

  知青返城后,为了与全国广大知青朋友保持联系,我在电大工作之余于1996年创办了打字复

  印的“知青信息小报”每期300份邮寄各地。2004年5月我又开通了个人网站——柴春泽联盟网。

  2006年又为我的第二家乡开通了玉田皋网站,最近候隽大姐又委托我管理“中国知青村网站”。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在互联网上与全国各地知青朋友进行交流。

  有的网友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广大知青忙于抓住时机追赶社会步伐,几十后

  来总是忙绿不停到今天,总算可以放松下来,但已是满头银发,所剩时间不多。我们又突然发现。

  我们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仅从迎对全球金融危机来来讲,仍需我们久练历练的知

  青们为国再出一把力,这又与欠佳的身体状况发生了矛盾——几十年奋斗,体力透支,现在几乎

  全找上门来……。

  怎么办?我呼吁朋友们;保养健身与继续拼博,干事双管齐下……。

  在这里,我向朋友们承诺,我愿用我的“联盟网站”竭诚为朋友们提供服务。

  我的联盟网站包括:柴春泽联盟一号网,赤峰柴春泽二号网,玉田皋网站,柴春泽在线三号

  网。此外,还有20个由我的个人博客组成的“博客群”形成了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搜狐

  网、凤凰网等80个网站论坛、连接、互动态势。当我们选定某一有价值稿件后,可使其在短时间

  内同时出现在几十个网站、博客中。有的网友笑谈为“网上联合舰队”这也正是我们为广大知青

  兄弟姐妹和社会各界朋友打造的网上交流平台。

  欢迎朋友们访问我们共同的网站,共同打造我们自已网上的家园,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让

  我们披着晚霞的余晖仍然能飞翔在国际互联网上。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