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柴春泽:扎根农村燃烧激情
来源/作者: 点击数:773 更新时间:2008-08-03

  2005年春节,柴春泽与妻子刘立新  (图片由本人提供)

  内蒙古晨报报道(首席记者 唐捷)    他,当初因为公开声称扎根农村60年而名扬中国;他,经历了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他——柴春泽,这是一个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的人都很熟悉的名字。

  作家金河曾写道:“在那发疯的年代,我们都发过疯,只不过你发疯的程度比别人更甚一些,第一次吃鱼误吃了海豚,中了毒,药个半死,这是很可悲的事。”柴春泽很欣赏金河的见解,他时常读金河的书,反思那个年代对自己抹不掉的影响。

  声称“扎根农村60年”起风波

  1973年8月,昭乌达盟(现为赤峰市)团委召开全盟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全盟知青扎根农村。在会上,柴春泽第一个表了决心,提出“扎根农村奋斗60年”。

  但此时父亲写信告诉他:“春泽,盟里有招工的机会,我已经和盟煤炭局、劳动局都说好了,这次你必须听我的意见。”

  自己已经对全盟领导表了扎根农村的决心,怎么能走?1973年9月2日晚他给父亲写了回信:“向前看,共产主义金光闪;途无限,扎根农村,争取奋斗60年。”信中除了拒绝回城之外,还批评了父亲利用职权走后门的做法,表示自己愿意扎根农村。

  柴春泽给父亲写信的目的也只是想稳住返城知青,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上海、北京等地知青慰问团成员纷纷要求印发他和父亲的通信。

  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柴春泽给父亲的复信做了全面报道。紧接着,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来采访,很快柴春泽成为全国知青典范。

  1975年3月,邓小平指示,由中联部负责组织中国访日青年代表团。柴春泽作为知青代表对日本进行了20天访问,先后去了东京等地。

  3年的“监禁”换来一身清白

  1973年6月24日柴春泽入党,随后,担任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队支部书记。正在大胆勾划玉田皋蓝图的他,却意外地卷入“文革”这场政治旋涡中。

  1976年12月4日,根据辽宁省委指示,盟委、旗委决定,要他离开玉田皋,到翁牛特旗林场参加学习班,禁止与外界来往。第二年3月,对他进行隔离审查。

  1978年4月的一天,他的房间挤满了陌生人。专案组一个人说:“柴春泽站好,听候对你的处理。”随即有两个身材魁梧的人站在了他的左右,正面一个公安便衣拿出一张纸念道:“逮捕证……”接着,一副手铐铐住了他。

  冰冷的手铐戴上,让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一场梦。他反省,但找不到任何自己有“罪”的证据,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还被开除了党籍。

  1979年12月13日,柴春泽被无罪释放。那一刻,他的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滋味。

  妻子,他生命的守望者

  出狱后回到家中,本想让全家人高兴一下。可听到的消息让他痛心,父亲眼睛已失明。

  柴春泽坦言,刚放回来的日子,他的精神出现了问题,经常想哭,但总哭不出来,这段日子,是女朋友刘立新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鼓励。

  刘立新是和柴春泽在同一个知青点上的知青,下乡期间,他俩从相识到相恋,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结婚后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柴春泽向妻子提出一个特殊要求,他要再次回到曾经下乡的玉田皋,到一个砖窑场上班。

  柴春泽第二次下乡的举动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更让他高兴的是他一直牵挂着的恢复党籍一事在8个月后如愿以偿。恢复党籍那天,柴春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

  柴春泽一直希望自己能够踏入大学门槛,在妻子的鼓励下,1982年春天,他以高出录取分数线15分的成绩考上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3年后,他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直到今天。

  2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没有忘记那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知青模范。而他也一直没有让人失望,爱好文学的他不仅坚持写日记,还紧跟时代步伐,开了“博客”,建了多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网站。

  柴春泽说,过去那段日子是人生的宝贵财富。现在,他依然不后悔下乡的经历,他无法忘记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本报首席记者 唐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