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联盟网审读处韩工点评南京来稿《先父的“知己”观》
来源/作者: 点击数:822 更新时间:2010-11-11

  先父的“知己”观

  胡景南

  先父离开我们子女及全家人已经快整整两周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许多谆谆教诲永远刻骨铭心。

  先父母虽然都出生于苏北的穷乡僻壤,自小聪颖的先父早年就离家求学,抗战初期更是冒着敌人的炮火辗转周折流亡到大后方继续攻读。抗战胜利后,先父从中央大学毕业,才得以返回故土与先母结缡,并且安家南京。解放后,先父只身在江北远郊县一所中学任教,直至65岁才迟迟退休。

  作为在劫难逃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先父在新中国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之中饱经磨难和冲击,所以能够“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侯论》)劫后余生而且安享天年,最终年逾九十无疾而终,想必有如南方一位知己朋友所言:源于“父母的正义生活追求”。这当然也“是我们正义追求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先父在90余载人生历程中,曾经相处过从多年的同窗、友人及学生数不胜数,从先前的门庭冷落到晚年的宾客盈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父还亲自邀集组织抗战烽火中江苏省旅渝联合中学海内外校友,数次在南京欢聚一堂。然而,在先父的生前理念和日常谈吐中,“朋友”与“知己”是有所区别的。他老人家不止一次地感叹:“朋友千千万,知己能

  几何?”针对一时莫名其妙的我和弟弟妹妹,先父利用熟读经典风雨人生的总结,谆谆告诫我们子女,所谓“知己”者,乃是能够“开人茅塞,为人后盾”的“朋友”。

  随着自己长大成人,上山下乡走向社会,走南闯北工作生活几十年,现已步入退休的晚境,应该说相遇相识交往的人群成千上万。细心检点一番,口蜜腹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者有之;好吃好喝,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者有之;唯利是图,有用趋之若鹜,无用避之唯恐不及者有之;甚至恩将仇报,翻脸不认人,造谣玷污侵权者也结识过。衷心感谢先父母的养育和教诲,不但恩赐一副至今“三不高”的身体,而且赋予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尽管命运多舛,含辛茹苦,但是披荆斩棘,我终于闯荡过来了。记得主流媒体把我诉诸法律被迫赔偿精神损失费的被告预备报道为几十年的“朋友”,我坚持见报时更改为只是“熟人”而

  已。

  同所有愤世嫉俗的人们一样,我们往往看到当今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身边为数不少的世人铜臭熏天、物欲横流,令人不能不如同先父一样感叹“朋友千千万,知己能几何?”却也必须承认,在我们每个健全人的社交圈子里,弥足珍贵的一生一世的“知己”肯定不乏其人。我永远铭记,身陷困境有主动送钱上门非不让打欠条者,遭人污蔑有挺身而出声张正义者,点滴之事有教育子女恩记终生者,诸如此类真心诚意开导我帮助我的朋友,怎么可能不让我引为自豪的“知己”呢?而每个人横竖看看,仔细想想,笃定也有各自以为骄傲的人生“知己”。这样,就能令人无比温馨,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对人类前景抱定信心。

  时值先父两周年祭日,再次忆及他老人家的“知己”观——“开人茅塞,为人后盾”。有知己提醒:“这个至理名言,应该广为人知”。谨此作为对先父胡业崙先生的纪念吧!

  (作者为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机关退休公务员)

  通讯地址:210024南京宁海大厦1708室胡昊转

  联盟网审读处长韩工审读点评:

  "什么人是朋友?什么人为知己?这是作者的父亲生前对其子女的教诲,也是对吾辈的人生忠告。的确,“朋友”与“知己”是有所区别的。“朋友千千万,知己能几何?”所谓“知己”者,乃是能够“开人茅塞,为人后盾”的“朋友”。作者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知青,写此文章当然是有感而发,希望在晚年能在人海中寻找到可视为“知己”的诤友。本文似是祭父,实谈人生与友谊,好文,可发!——韩工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