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红山晚报》柳丝丝副刊刊发光荣在党50年的知青王钟作品《红山稻赋》
来源/作者: 点击数:107 更新时间:2025-02-14

        2025年2月13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晚报》柳丝丝副刊刊发了内蒙自治区新闻出版局退休干部原玉田皋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钟(原名王忠)的作品《红山稻赋》以此纪念玉田皋试种水稻成功50周年。

        王钟和柴春泽是赤峰六中同校同班同学,下乡后同在一个青年奌,1975年入党后同在玉田皋班子任职。他们共同参与丶见证了玉田皋试种水稻成功。

红山稻赋

王钟

为纪念玉田皋试种水稻成功50周年而作

        夫红山嘉稻,北疆新穗。孕于老哈河之畔,诞自玉田皋之围。汲红山水库之灵脉,润翁牛特旗之膏壤。稽古冀州遗域,契丹驰弓之野;观今瀚海膏原,龙凤腾栖之地。昔者罡风裂石,旱魃焚畴。乌桓徙帐而避沙,鲜卑移毡以就水。叹白粳之未睹,唯糜粥以充喉。

        洎乎甲寅岁夏,青史开篇。老哈河畔犁痕破晓,玉田皋人稻梦初萌。源自壬子秋序,天公作祟。沃野凝霜,嘉禾尽作焦枯;盐碱泛浮,田畴竟成雪砌。时有知青典范柴春泽,审阴阳而察机变,衡利弊以启新章。携玉田皋乡父老之愿,秉红山水脉天赐之机。只身请命而赴省垣,挟策陈情以谒庙堂。遂使槽穿云岫若蛟龙饮涧,水渡烟岚引银汉垂虹。乃见耆老扶犁,青衿荷锸。铁骨姑娘汗浸红衫,丹心志士旗辉金匾。平丘壑如砥,织沟洫成弦。终令银波润陌,翠浪接天。尤记刘公(盛田)纳策,黄老(珍)统控。此诚汗青当勒之功业也。

        观夫千畴漾碧,万顷浮苍。

        新秧款款,恰似昭乌达新娘之曼舞;秀叶亭亭,宛如科尔沁雏驹之轻驰。水镜涵星,暗度玉田皋老农育苗之术;云渠注月,潜通红山先民治水之智。至若炎曦炙土,泥淖羁躬。抛秧素手翻飞,恍织璇玑之锦,个中艰辛非亲历者莫知;刈稻纤腰起伏,如参梵呗之钟,此间妙趣惟耕读者能晓。迨至金风染陌,廪实千仓;玉屑流馨,恩施八极。品牌既树,寰宇争传。伟哉!治水兴农,合天人之妙契;改田易稻,开今古之奇观。看稻浪映江山曙色,炊烟起紫塞尧年。

        2025年2月)

微信图片_20250214111449.jpg

微信图片_20250211152054.jpg

微信图片_20250211152043.jpg

微信图片_20250214111459.jpg

微信图片_20250214111502.jpg

微信图片_20250214111512.jpg

微信图片_20250214111506.jpg

        附记:

        春泽兄,节后问安!

        今天《红山晚报》柳丝丝副刊刊发了我为玉田皋试种水稻成功50周年而作的《红山稻赋》。这篇文章此前我曾用初稿作过一篇《美篇》。发表的这篇是我反复斟酌,又压缩了一下,并按骈赋格式进行了检查,规范。前几天试验着给《红山晚报》投稿,没想到很快就见报了。现截图一并发给你。是我为纪念玉田皋试种水稻成功50年能作的一点小事

王钟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