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本站要闻

本站推荐

赤峰日报报道贾月珍
来源/作者: 点击数:745 更新时间:2011-12-11

       坚持下去

  总会成功

  责任编辑 石春玲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cfrbscl@126.com

  为温饱奔波的五年

  1994年,贾月珍自内蒙古林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濒临破产的松山区林产品公司。一个月后借调到局办公室做文字秘书,但仍要回林产品公司领工资,事实上,林产品公司根本发不出工资。名誉上是文字秘书,其实是杂工,除了打扫几间办公室卫生,还要负责后勤的采购、做菜、摆桌、收拾碗筷等事。忙得要死,却没有工资拿,做着办公室的工作,又兼着后勤的小打,才只能混到三餐。她无比厌烦这份工作。

  结婚后,她再没回林业局,为了生活,在路边卖过面条,在编织厂做过编织工,在姑姑的服装店锁扣眼儿。后来,在《赤峰科技报·百姓周末》认识了她作家路上很重要的两个人之———郑敏学大姐。郑敏学很欣赏她的文笔,她的稿子几乎全部通过,这大大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曾在这张报纸上发了一篇不错的小故事《人生小站》,后来收于《爱到深处会缺氧》。

  报纸最终还是停刊了。在家里呆了一阵子,看到《红山晚报》招编辑的消息,便报了名。结果没有考上,令她很受打击。但是,她这个人就是有一股拗劲。她干脆什么工作也不找了,买来好多书,整天看,看完了,写。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些手稿现在还保存着,有一部青春小说,一部至今未完稿的穿越小说。

  再次夭折的起点

  2000年,她考到了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做图书编辑。这是她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最恰好的起点。

  出版社的工作是编校书稿,还可以策划选题,参与撰写。这让她瞬间有了现世安稳的感觉。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老师告诉她本市有位儿童文学作家叫韩静慧,是个不错的作者。她立刻去实验小学拜访韩静慧。第一次走近作家,终于知道作家是如何写作的,作家的桌子,作家的稿子,都让她感到无比兴奋。她着手把韩静慧发表过的文章整理编辑,又加了三本策划,做了一套《小豆芽成长系列丛书》,一共四本,一本韩静慧的故事集,其他三本是她汇编的,《小幽默》、《小手工》、《小疑问》。

  在出版社做到第三年,一位作者来社里出大棚种植方面的书,科室分配她做责任编辑。本来,那位作者说版式在外面排,谁知中间回来又想在社里排,大约是为省点钱。出于热心,贾月珍加班加点为这本书排版,那时候社里电脑有限,她也不太通,书出来后,有好多断行的地方,这本书成了废书。因为这件事,她丢掉了心爱的工作。

  北漂的日子

  在家待了大概有半年,她不甘心。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几个月后,听到北京天则书业招人的消息,她思之再三,做了一个危险的决定:北漂。

  过完正月,她带了简单的行李到天则报到。工资只有1200元,周末不休。

  天则做的诗词类书比较多,而古典文学是她非常感兴趣的。她迷上了这份工作,一头扎进文稿里。那段时间她编辑了好多书,文学素养也得到飞速提升。

  就在一个月后,非典爆发了。她常常因为想家想儿子,又害怕染上非典死在他乡,半夜三点还在院子里不安地走。从三月非典开始,到六月解禁,全国上下人慌慌,这三个月,她仍不辍笔耕,写了许多随笔,像《心中藏着一只蝙蝠》等。

  非典终于过去,她回了一趟家。探亲回来后,她在租住的小厢房墙上贴上“活着就得折腾”,每天下了班便坐车到王府井去蹭书看,一直到九点书店下班,再坐车回到住处。后来她试探着向老板提过想做策划的意向,结果老板说公司不希望编辑参与策划。就在2004年愚人节之后,她提出辞职离开了天则。

  回到家后,她着手把自己的创意写成了书,然后投了出去,不久,这本《健康枕边书》出版了。从那本书上市后,带“枕边书”字样的书铺天盖地,这本书的书名创造了一个流行词。

  第二次进京

  她继续找工作,2004年7月,接到了《中华建筑报》的面试通知,她第二次去北京。她可以拿到比天则多1000块钱的工资,但做得不开心。很累,北京太大,为了采访往往一天之内跑遍东西南北,每天都在紧张地做挤车运动。不久,有公司约她写些小稿子。于是,她借了1800块钱,买了台二手电脑,开始创作。便是那套精美的《与名人同过一个生日》共12本,她负责撰写了全部“生日与性格”部分。

  她乐观地说,她总是在最窘迫的时候遇到好人。向她约稿的康琳老师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他退回来的稿子标注明确,甚至细到哪个句子哪个词要改。写完这些稿子,她的写作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步。

  拿到稿费,交完房租还剩了不少,她便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书,无意中看到了张爱玲新作。她奢侈了一次,买了几本,回到地下室,边看边写感想。这些稿子就是2010年出版的《张爱玲情感世界的伤痕》。

  在科技文献出版社面试时巧遇林学院校友李莹。她是她走上写作道路的另一个重要人。

  经过两轮考试面试,她被录用,而李莹没能录取。后来,李莹应聘到一家公司做儿童书。她请贾月珍介绍几个好的儿童文学作者。贾月珍推荐韩静慧给她。后来,李莹说这套书想请不同作者一起完成,问她想不想写。她于是整理出几篇儿子小时候,为哄孩子随口编的故事,便有了与韩静慧合作的《完美宝宝》系列小绘本。

  《完美宝宝》的市场反映特别好,被许多家育儿网站列为“赢在起跑线上”亲子必读书。李莹再次向她约稿。她又写了《奇奇探险之旅》(6册)。同时,李莹把她的故事推荐给福建的《小火炬》杂志,也被刊发了两篇。 “有趣好玩,文笔老辣”,这是小火炬编辑对她作品的评价。

  就这样,她的写作生涯开始了。至今想想,她说她要感谢李莹。她做了好多年作家梦,可是一直没有勇气去为实现而行动,是李莹推着她迈出了这一步。

  写作之余,做着更有意义的事

  她辞掉出版社的工作,正式做起职业作家。2007年,她构思了一系列儿童心理成长小说,把选题方案发在网上,不久,重庆出版社的李云伟要稿子过去,上午传给他,下午便看到他的留言,说全编辑室的人看后欲罢不能,连连称“这分明是中国的窗边小豆豆”。于是,她的校园小说《最后桌的受气包》《受气包长大了》诞生了。意想不到的是,这两本小说上市不到半年,首印就没了,各加印了3000册。之后,这两本书又获过小奖。

  接着她仅在三年之内出版了《小孩兵法》、《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建筑》、《千奇百怪小百科》等近三十本作品。有一百多篇小童话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睡前故事栏目里播放。如今,她的约稿已经排到了2013年。历经波折,她终于过上当年梦想的守着孩子写点文字的生活。

  自2008年回赤峰陪孩子,三年的专心相夫教子中,她悟出了好多教育孩子的道理。于是去青少年研究中心专门学习了家庭教育学。一是为了孩子,二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有深度和价值。

  学完以后,她应邀在林英心理中心给家长们讲课。听课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都表示受益很深。由此,她发现了更有意义的事。用自己的感悟帮助更多的家庭,业余还着手整理案例,于11月,出版了中国首部家庭教育小说,《淘米妈妈战歌》。

  做着喜欢做的事,为孩子写作;过着梦想中的生活,贤妻良母;又力所能及地帮着别人,把科学的家庭教育传递给更多的人。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过去的苦难全是财富。她的奋斗没有终点,只有更远的目标。

  她有一个目标,她执着地坚持,她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结果!

  吕斌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总裁:柴春泽手机:13704765925E-mail: cfccz@263.net  912769722@qq.com 站长:刘海生常务副站长:张化国网站督察:李继明

技术支持:启天网络蒙ICP备06005774号蒙网警150402010117号蒙公网安备 15040202150517号